反复发热竟是癌 发烧原本是个很平常的疾病症状,特别是儿童,平时的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但是这个9岁男孩小润超在反复发烧持续11天后竟被查出是癌症。医生对小润超作了详细的诊断检查,腹部CT示:“肝左叶巨大低密度肿块影,密度欠均匀,内见不规则坏死区域,边缘请,约15×16×10cm,增强后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诊断肝左叶肿瘤(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原本以为是普通感冒发热,没想到竟是人流术前指导,小润超父母不知所措,唯有眼泪在不停的流…… 什么是肝脏未分化性胚胎性肉瘤 肝脏未分化性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恶性肿瘤,一般认为是原发于儿童的恶性肿瘤。是极为罕见的起源于肝原始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肿瘤多表现为位于肝右叶的囊实性肿块,以囊性成分为主。有压缩的假纤维包膜包裹形成囊腔。 CT表现以巨大单囊或多囊性病灶为主,CT值接近于水,增强后实性部分可轻度强化。mr表现肿块内大部分呈t1wi低信号,与脑脊液的信号强度相似;肿块内出现t1wi高信号,病理证实为出血组织;几乎所有肿块t2wi均为高信号。增强后肿块周边可强化,坏死区无强化。本例的mri表现较为典型。mri多方位成像有助于观察肿块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有无周围组织浸润;t1wi高信号较ct更能敏感提示肿块内出血;t2wi能清晰显示肿块内囊变液化的程度及假性纤维包膜,对评价肝门静脉、胆管有无压迫或侵犯有重要意义。 本病需与肝母细胞瘤、原发性人流术前指导等儿童好发的肝脏肿瘤及肝间叶错构瘤鉴别。肝母细胞瘤多见于1-2岁的婴幼儿,以甲胎蛋白增高为特征,肿块常伴坏死、出血及钙化;多为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t2wi呈“石榴样”改变。原发性人流术前指导见于较大儿童,多为实性肿块并伴有肝硬化,甲胎蛋白阳性;肝间叶错构瘤是一种肝先天性发育异常的肿瘤样畸形,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无肝炎和肝硬化,是囊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或伴有间隔的囊性肿块,壁薄光滑。此外,还应考虑肝囊腺癌、肝横纹肌肉瘤和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等疾病。 首选手术切除治疗 根据小润超的病情,医生建议尽早手术切除。2011年9月23日小润超在全麻下行“左半肝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肝左叶,约15×15×14cm,侵及肝脏被膜”,术程顺利,术后病理显示:“(左半肝)恶性肿瘤,考虑未分化胚胎性肉瘤,伴大量坏死,脉管内见癌栓;免疫组化:Vimentin(+),HMB45散在(+),MPO散在(+),a-AT(+-),CK广谱(-),SMA(-),Desmin(-),CD34(-),AFP(-)”,术后恢复可。此时,家人才如释重负,心理的石头也慢慢的落地。 病情恶化,术后出现肺转移 本以为术后小润超就可以慢慢恢复健康了,没想到一次复查结果,让全家人的心又一次悬了起来。这次复查的胸片显示:双肺野散在圆形结节,大者约1.5cm,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诊断双给转移瘤。小润超的家人不明白,肿瘤明明已经被切除掉了,为什么还会转移呢? 医生分析说,在肿瘤手术中无法彻底治疗性地摘除肿瘤以致腹腔内残留数目不等的癌组织,一些肿瘤患者往往肿瘤术后不久便呈现复发转移。肿瘤手术治疗不够彻底 有少部分医生技巧不到位,不适当地缩小彻底治疗的肿瘤手术范畴,以致腹腔内残留了少量的肉眼难以找到的癌肿组织或复发转移转移淋巴结,加上肿瘤术后又疏忽回纳治疗,过了一段时代就会呈现癌肿复发转移。 机体免疫力低下 有很多癌症肿瘤患者手术前已有机体免疫力降落,重点临床诊断表现在免疫防御才能的减退,即体内的免疫癌肿瘤细胞辨认和杀伤癌癌肿瘤细胞的才能下降;加上肿瘤手术创伤和麻醉对身材抵抗力的打击,导至这类肿瘤患者在肿瘤手肿瘤术后免疫力低。若肿瘤术后不及时进步肿瘤患者的免疫力,则肿瘤患者往往在肿瘤手肿瘤术后肿瘤复发转移。 肿瘤治疗相当痛苦,很多大人都忍受不了,更何况一个才9岁的孩子。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小润超,父母别提又多心疼了。然而更大的痛苦,是他们现在觉得很无助、很迷茫,不知道要怎样挽救自己孩子的性命。 迷茫之际,DC-CIK生物治疗将小润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生物治疗是继手术、放化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法,目前在临床还没有被广泛的使用。但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低毒、靶向、全面、高效的特点已经广泛被医学界接受和肯定,在患者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为了挽救孩子的性命,小润超的父母参考医生的建议,决定采用DC-CIK来治疗孩子的病。也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小润超的命运。 (责任编辑:admin) |
癌症肿瘤生物治疗 —— 肿瘤治疗最有效突破 HYK免疫细胞治疗技术
上一篇:患者家属:别幻想“以纸包火” 下一篇:现实很残酷,我们必需拿出勇气